老店創新公益事業難為更要為
在大學任教近30年的知名管理學者周逸衡,過去也擔任過教育部顧問、學審會委員、董氏基金會執行長、中山大學副校長等職務。2年前接下救國團主任的重責後,他希望透過組織再造、重整企業文化,帶領救國團開展另一頁輝煌歷史……
文/張慧心、劉紫彤、楊育浩 攝影/許文星
改善管理創新業績
笑起來眼睛像彎成一對小翅膀的知名管理學者周逸衡,待人誠懇務實,2年前應救國團前主任李鍾桂延請,引進大量現代化管理觀念,使救國團這個已有50多年歷史的「老店」,脫胎換骨為年輕活潑的現代「企業」!
2年前,周逸衡抱著宗教家的情懷奮不顧身投入,沒想到又遇到政府實施勞退新制、內部人事制度改變的震盪,加上外在環境遇到全球性金融風暴及極端氣候變化,短期內看不到好轉跡象等考驗一波波而至,令他身心承受莫大的壓力。
大方分享既有資源
周逸衡所賦予新一代「中國青年救國團」的嶄新面貌,保留過去熟悉的感覺,又注入新的活水源頭,給人煥然一新的清新感與年輕感。此外,救國團開始大方分享既有資源,樂於成為其他弱勢者及弱勢團體的助力。
像提供場地給弱勢者集會、辦活動,在精神、人脈與場地環境上支持許多其他的公益團體,甚至在暑假熱門的營隊活動中,保留相當比例的免費名額給低收入戶或殘障的朋友,真正不計名利的推動救國團的公益行動。
心肌梗塞急踩剎車
在長期積勞下,不免忽略了身體的警訊,2003年,周逸衡因急性心肌梗塞忽然倒下,這才驚覺人若沒有健康好體力,光擁有管理金頭腦是不夠的。
虔誠信奉基督的周逸衡說:「如果不是上帝許可,這個九死一生的挫折不會臨到我身上,所以我把這個打擊,當成是背後有著極大祝福的提醒,開始重視運動與睡眠。」他坦言,人年輕時不會想這麼多,病後體力明顯衰退,連講一節課都會臉紅氣喘,實在是莫大的打擊。
一個偶然的機會下,他參與了振興醫院舉辦的「心臟機能重建計畫」,透過每周3次嚴格的爬坡運動監測,醫生據以處方合宜的運動量,3個月後,體力大幅改善,便改成1個月回去檢測1次。
「如今,我每週在家騎室內腳踏車3次,每次騎36分鐘──前面熱身6分鐘,中間騎24分鐘,最後緩和6分鐘,讓心跳維持在110~125之間21分鐘以上,目前體力足以應付一天10餘小時的工作負荷。」周逸衡認為,經常運動的人不但體力佳、耐力足,思路也比較清楚,可說是認真工作最重要的本錢。
認真發揮上帝賦予的才能
「我奉勸沒有生過病的青年朋友,一定要及早培養自我運動的習慣。因為運動不只是心肺功能增強,當全身血液循環變好後,得病的機率也會降低許多。」周逸衡強調,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是:「先做重要的事,再做急迫的事」,既然運動如此重要,在安排每週行程時,就該把運動排進去。
周逸衡是虔誠的基督徒,為人處事深受聖經影響。在遇到挫折阻礙時,他總想如果不是上帝的許可,這些不好的事也不會來,所以勇敢以對,積極面對各種挑戰。
對於自己的人生,他說:「就像聖經馬太福音二十五章裡按才幹受銀子的比喻,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上帝給我的「銀子」發揮到最大效用,最後在祂面前交帳時被稱讚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這樣就夠了!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